2016年12月12日

婚姻中的大小事~小家事大災難

想像在一場西式婚禮中,神父鄭重問新郎新娘:「你是否願意做OO的 丈夫(妻子)一輩子不離不棄、愛他、扶持他…」用詞或許不盡相同,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要兩人在神的面前立下互相照顧一輩子的誓約。當兩位新人在眾人見證下互相擁吻的那刻,他們各自心中浮現的「照顧」是甚麼?

2016年11月28日

成長團體初體驗

上個月底和幾位學習薩提爾模式多年的同學合作帶領一個工作坊:看見生命進行式-生存姿態工作坊。工作坊的初始目標是要透過體驗活動介紹薩提爾的生存姿態,卻意外發展成一個成長團體。這是我第一次帶領成長團體,驚喜發現這樣的團體真能觸發人心深處的能量,而且這能量會在團體中流動,滋養成員,包括做為帶領者的我呢!

在不違反保護隱私的前提下,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個一天六小時的團體過程,或許有成長團體經驗的朋友能給我指教與迴響?

2016年10月1日

用喜悅的心養兒育女

上一篇文章提到父母對兒女的影響,希望沒有讓年輕人更不敢生孩子。其實我相信多數父母都有與生俱來的本能,知道如何教養孩子。想想四五零年代的台灣,家家戶戶拚經濟。父母兩人都忙著賺錢養家,生了一群孩子也無暇照顧,只有大的帶著小的在外面撒野,等到肚子餓了,滿身灰土回家挨罵後吃飯。這樣子長大的我們,還是感受到父母的愛,也走出了自己的人生。當然現在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年輕人受更好的教育,對當父母有更高的期待,也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只是往往壓力太大反而影響了親子之間的關係,甚至因此不敢生孩子,那就太可惜了。

2016年9月29日

父母與子女之間

最近讀了心理師作家周志健老師的新作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在周老師娓娓道來他本人及無數個案的療癒歷程中,讓我想到自己三十年來從事身心科的臨床經驗所見,父母與子女之間糾纏的關係,其面相實在太多太複雜。被父母傷害到必須透過情感的切割才能療傷,只是光譜最黑暗的一個極端。

2016年8月25日

低自尊阻礙有效溝通

在精神醫療的訓練過程中,低自尊是個耳熟到每個專業人員都能琅琅上口的辭。但即使我做了三十多年的臨床工作,見過數不清的患者,我還是常常忽略,在事後才猛然想到:笨蛋,問題出在自尊心啊!

2016年7月31日

為何醫師要見我的家人?

在身心科門診經常看到單獨來就診的患者。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大家都那麼忙,在台灣看病又是那麼普遍頻繁的事; 除非情況嚴重,多數人都不會麻煩家人陪著去看醫師。或許多數科別的醫師在忙碌的診療工作中不會特別想要見患者的家人,但是身心科醫師卻經常會跟患者說:下次請你的先生或太太或父母或兒女陪你來好嗎? 有些患者會說, 我不想讓我的家人知道我來看身心科, 有些人會說他們不可能來...的確, 很多患者終究無法邀請家人同來,但是當我有機會見到一些患者的家人時, 一次又一次, 總是更加強我的信念: 家人是我們在幫助患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下我從診斷及治療兩個方向來說明。

2016年6月20日

生命故事一:女孩與單身爸的女友

在門診三十分鐘的會談中,我看到一位年輕女孩生命中的能量與轉化, 令我稱奇讚嘆!決定用文字記下,感謝上天讓我分享這位女孩寶貴的經歷。

2016年5月15日

如果我好像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這個詞本來是一個精神疾病的診斷,但在現代社會中當一個人陷入沉悶、煩躁、難過、無望等心情時,也常說「我得了憂鬱症」。事實上,這些情況如果發生的時間太長或是太過頻繁,的確很可能真的是得了憂鬱症。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低潮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很快恢復,但是有些人可能會真的卡住了,有一種走不出來的感覺。這時候,該怎麼辦?除了到身心科門診請教醫師之外,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參考看看。這些方法是根據目前醫學對情緒的了解以及我在臨床上從很多憂鬱症個案的分享中學習到的經驗,所整理出來的。

2016年4月22日

做自己最快樂?

我們常常勸人:「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雖然我們都知道出門要整理儀容是一種禮貌,但是為何禮貌要因對象場合而大差別? 平日出門逛街可以穿拖鞋短褲;若是去應徵工作或拜訪客戶就要襯衫領帶;若是參加喜宴最好配戴珍珠鑽石;若是中年參加同學會就要先去染個頭髮?不僅僅是外表,其實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我上甚麼學校?我做甚麼工作?賺多少錢?甚至我跟什麼人結婚?我的孩子、孫子的成就…都影響到我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當我們汲汲營營努力表現自己的時候,難道不是有很大的部分是為了在乎別人的眼光嗎?

2016年3月12日

洞視超理智的溝通方式


我跟吳就君老師學習薩提爾的家族治療理論多年,受益良多。其中對我個人的人際關係特別有幫助的,是薩提爾女士所創,用五種溝通模式來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透過理解自己或他人在採取某種溝通模式背後所代表的關注或害怕,我更能同理、接受自己與他人,並嘗試調整,更一致性的表達自己。我曾在這個部落格介紹過兩種常見的溝通模式:辛苦的討好型及帶給別人也帶給自己壓力的指責型。這兩種模式都各有其優缺點,至於第三種溝通模式:超理智型,又是如何幫助我們生存及阻礙我們與人接觸呢?

2016年2月23日

扮男扮女、性別認同、與性取向

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為何有男人喜好著女裝;如果女人打扮得讓人猜不出她是男是女,也往往引來好奇眼光。至於何謂性別認同?何謂性取向?個人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之間是否有關連?又是否影響其外表打扮? 就更讓人迷糊了!這篇短文我嘗試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把目前醫學認知與社會共識做個說明。

2016年1月15日

家庭中的愛與原力

新的一年股市狂跌全球恐慌但在很多角落還是存在感人的愛與能量就如新一集星際大戰所提醒我們的不論黑暗勢力有多猖狂別忘了原力總會在千鈞一髮時爆發!今年第一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位年輕女孩的生命故事也是表達對這位女孩及她家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