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阻礙有效溝通

在精神醫療的訓練過程中,低自尊是個耳熟到每個專業人員都能琅琅上口的辭。但即使我做了三十多年的臨床工作,見過數不清的患者,我還是常常忽略,在事後才猛然想到:笨蛋,問題出在自尊心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摩擦也都起因於受傷的自尊在作祟。比如在公共場所常見兩個不認識的人為了一些小事爭得面紅耳赤;在家裡夫妻或父母子女之間也常會嘔氣、爭執、甚至大打出手。這些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大部分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地位、面子」;而其中最核心讓人生氣的,大概就是被侵犯的自尊吧?

你怎麼這麼沒禮貌?」「你太瞧不起人了!」「你說話口氣很差呢!
這些是很直接說出:你不尊重我。

「這是我的事,不要你管!」「你為何都不問我的意見?」 「甚麼事都要聽你的嗎?」
這是在訴求:請看到我的自尊。

「反正我說了也沒用,你決定就好啦!」 「孩子大了!翅膀硬啦!
! 用轉彎方式來表達不被尊重的不滿。

我們多數人對自己的自尊很敏感,對別人的自尊相對比較容易忽略。很習慣的,我們只聽到對方話語中刺人的不尊重,卻看不到傷人話語中隱藏著脆弱的自尊心。當兩方各種背景相當時,彼此感覺是平等而有自信,比較不會出現自尊心問題。如果是年齡輩分有差距、職場位階不同、教育程度或經濟條件不同等等,則在兩人接觸時必然隱約或明顯感覺高低之分。自信心不足者其自尊很快抬頭警覺,影響著他與人溝通的收跟發。

兩人之間的溝通若無法平等來往,即使因著彼此的修養包容,不致發生表面的衝突,也很難開放與有效。在醫療行為中,常見病患因為醫療知識與醫師不對等,在醫師面前沒有自信表達不同看法,失去提供醫師反省改變治療策略的機會;有些是覺得醫師態度不佳而屢屢換醫師換醫院;甚至有不少病患一聲不吭把藥帶回家卻沒有服用!這樣醫病之間因為無效的溝通影響療效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枚舉,更嚴重者可能因雙方的自尊都被刺傷而爆發口角甚至暴力衝突而成社會新聞!


不論是醫病關係、買買關係、職場關係、夫妻或親子關係、甚至偶而碰撞到的路人之間,如果我們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並且多關注對方的自尊,就比較能心平氣和面對彼此想法、表達、與行為上的差異。我相信人與人之間若能表現真心尊重與開放的態度,則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不讓低自尊有機會來破壞溝通的效益。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