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顧者的壓力(下)-我想到的

如上篇所描述,照顧失智症長者所面臨種種壓力,包括時間及精神的透支、照顧知識與技巧之不足、疏離不友善的社會、以及擔心自己是否也會失智等等…其實這些壓力不是照顧者能單獨面對,更不是簡單「紓壓」兩字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我們社會大眾,尤其是政府與相關專業,一起來好好思考對策。以下提出一些個人粗淺看法,希望能拋磚引玉,帶動更多有識者之投入。 


失智症的衛教宣導仍待加強
 雖然近來因為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政府及社會團體都在努力宣導失智症的相關醫學常識,但就我所接觸不論是民眾或甚至醫療人員,多數人對失智症仍是一知半解,存在不少錯誤認知。比方很多人以為失智只是老化的現象,也無藥可醫,不認為需要就醫;另一個極端則是對記憶之退化恐懼焦慮,卻不知如何預防;再者,許多民眾對於失智症的就醫管道並不清楚。

筆者曾在門診看過一位本身是醫療人員的女兒帶著失智媽媽的外勞來看病,原因是外勞照顧媽媽壓力很大,吵著回去。細問之下,發現其母親應是有失智之精神行為問題,但是女兒卻不知道這些狀況可以找精神科醫師幫忙!

我認為政府衛生單位對失智症之衛教宣導應比照控制三高以及癌症篩檢的層級。目前普遍採取的策略是把宣導置入小型地方活動,這樣的方式對喜歡參加活動的老人家很快收到效益,但是比較難接觸到更多不愛出門的長者以及忙碌的上班族;而很多長者的就醫是要仰賴他們的上班族子女!或許我們可以透過各種媒體與學校的教育,把對失智症的警覺以及就醫的管道傳達給長者的兒女甚至孫輩,讓他們對家中長者早期失智現象能有警覺,盡早就醫。

全面推廣社會大眾對失智症之認識與關心
 最近台灣失智症協會正在努力推廣失智友善商家及診所等,希望讓整個社會大眾一起來關心協助失智症長者。我覺得這是很重要而且在台灣有可能辦到的,值得努力的方向! 如果社會大眾都能對失智症有所認識並且願意伸出援手,搭配警察保母的協助,失智長者就不需要被緊緊鎖在家中或是被送往機構。如此一方面他們的生活品質得以維持,另一方面對於家庭的經濟負擔乃至社會成本都可以節省許多;然而要達到有效的成果,還需各級政府與社會團體共同努力,喚起廣大民眾普遍的認知與愛心。須知我們每個人都會老,今日的努力,是為將來的自己準備啊!

及早計劃照顧人員質量兼顧之培育
 目前台灣失智症長者,主要是仰賴家中沒上班的家人照顧,大多數是太太、媳婦、或是女兒,少數是先生或是兒子。經濟環境比較好的才可能請外勞幫忙。一方面,專家學者都不鼓勵把失智長者送往機構,認為機構化會加速頭腦退化;另一方面,台灣的民俗文化也還不太能接受機構照顧;而且,以目前能提供失智症照顧的機構床位來算,還不到全部失智症人口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絕大多數的失智長者都住在家裡,對家人是沉重的負擔。雖然政府有依個案失能程度提供每月2590小時不等之居家喘息服務,但是多數居家服務員對失智長者的照顧能力不足,能替家屬分擔的有限。

不論台灣未來對失智長者照顧的規劃是朝居家或是機構發展,照顧人員的能力與態度,將是決定服務務品質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需要為培育照顧失智症之人員訂定完整實用的訓練與評估計畫,並且給予合理的待遇,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行業。教育是百年大計,對於可見的未來需求量極大又挑戰性極高的失智症照顧人員,現在開始籌畫培育似乎已有些晚了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