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健康(上)

根據身心醫學的理論,過度壓力會影響全身各器官及系統。 

人生活在世上,本來就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壓力不盡然都是有害的。有些壓力會帶來興奮,壓力過後會感受到放鬆、愉快、甚至滿足,最明顯的例子如我們坐雲霄飛車或是看恐怖片,在緊張刺激尖叫之後反而全身舒暢。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遇到危險時,藉由壓力的生理反應,包括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臟打出更多血液、肌肉繃緊、瞳孔放大、甚至毛髮豎起,以嚇走敵人,打倒敵人,或是拔腿就跑,以求生存。可以說,壓力反應是生物在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有利物種存活的重要生理現象。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中已很少會有需要立即打鬥或逃跑的危險,但是來自內在或外在的壓力往往是慢性且更複雜化,加上人的壽命延長,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反應也就難免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所謂壓力反應,包含緊張、害怕、擔憂、困擾、無助、憤怒、等種種不同的情緒。雖然我們的大腦對這些情緒有其解讀以及應對,但同時或更早於理智上的解讀,我們腦內另一套系統卻在進行一連串的反應,目前醫學上把這套系統稱為自主神經系統: 包括從中樞到周邊,分布很廣很密,數不清的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傳遞訊息的傳導物質、接收訊息的接受器、以及在訊息傳遞與作用中負責各種功能的小分子等等。另外,我們身體還有一套內分泌系統與自主神經系統搭配,對壓力反應做更整體的調整。比方在緊急事件當下,自主神經指揮心血管與肌肉骨骼系統做應變,不管是逃離現場或是與敵人打鬥,或採取其他緊急應變,總是伴隨焦慮緊張的反應,而這些都是耗能的,把我們血液裡的糖分大量消耗掉,這時就需要胰臟及其他調控血糖的內分泌系統出來運作了。
 
看來完美的協調平衡機制也有力所不能的時候。人體對短暫的小壓力可以在反應之後快速修復,但若是壓力來得太快太急,或是造成實質很難恢復的傷害,比如天災、重病、或是被嚴重暴力傷害,我們的反應就會因無效而一再重複,或是把反應面擴大到更多器官與系統,最後失衡或衰竭而生病。
 
另外一類的壓力來自長期外來或內在難以解決的困擾。面對各種壓力源,每個人因其主客觀條件及性格差異而有不同的感受與反應。若是無法在短期內有效緩解壓力,情緒反應就會日積月累而慢性化,自主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可能因疲於應付而終至耗竭或失衡。
 
不論是急性的創傷或是慢性累積的壓力,當我們身體的調控系統已失衡或衰竭而因應不來時,就會有急慢性生理失調甚至器官的實質病變。常見受影響的器官與系統有心血管、腸胃道、呼吸道、皮膚、肌肉骨骼、內分泌、免疫系統等。 
                                            (待續)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