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他人也會對自己造成壓力?
當我第一次聽吳就君老師說明維琴妮亞·薩提爾所歸納的,人習慣採用的四種求生存姿態時,我很快就想到自己常用討好的姿態與人相處;同時腦海中馬上浮現出熟識或不熟的一堆人的指責的嘴臉! 這些人的指責姿態往往給週圍的人帶來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壓力;很難想像他們自己也在承受壓力? 我想,此刻正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也有過跟我一樣的疑問吧?
只有當我更進一步自我省察時,才慢慢發現,其實自己也常在用指責的姿態面對週遭的人。做為人妻,我經常在生活細節抱怨先生;身為人母,我總是跟兒女説道理;在工作場域,我也常不自主的批評同事,在心裡或甚至在人後說三道四;身為治療師,我很容易發現案家的弱點…不論說出與否,這些不都是指責的態度嗎? 當我覺察到自己的指責姿態時,我也才理解到原來指責他人並不快樂,反而給自己帶來無名的壓力!
在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書中第51頁有一個誇張的漫畫人物代表指責者的姿態:一手插腰、一手指向對方、聳肩怒目,我們可以想像他全身的肌肉是繃緊的,心跳是加速的,可能血壓也正往上沖,正如戲劇中常出現或現實生活中也偶會聽到的一句話:「我會被你氣死!」是啊,指責別人可能會氣死自己,這是對指責姿態給自己帶來壓力的最好寫照。
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帶上指責面具的時候,嚴重者可能導致病態的暴力或妄想;即使是長期採取討好姿態的人也會在過度付出後心生不平而指責對方。其實,當我們指責別人不是的同時,往往自己是以受害者自居,心中是委屈的;另外,薩提爾也提醒我們,指責的姿態常會讓人不敢靠近,因此;指責者也往往是孤單的。不論是委屈或孤單,都是不快樂的,也是長期壓力的來源。
若用薩提爾的生存圈中自我、他人、及情境來分析,不論是外顯或隱藏的指責,在指責當下的我多半是放大自己的需求與感受而看不到他人的處境。由此看來我們若想減少自己用指責的姿態對人,就是要多練習設身處地,想想他人的立場、處境、與感受。若我們能同時照顧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就比較不會心生委屈或憤怒,也比較能以一致的態度和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能真正與人接觸而不傷人!
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是指責型的人,但其實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常常帶著指責的態度與人相處而不自知! 尤其是與親密的家人在一起時,我們通常比較不會隱藏心中的不滿,總是不經意的一個皺眉、抿嘴、瞪眼、甚至直接說出口,來表達抱怨或委屈;而被我們指責的家人往往也是感覺被冤枉的,於是你來我往,互相指責而破壞彼此的關係。本來在外面承受的種種壓力,回到家裡得到家人理解與心靈的支持,通常可以消除一大半;然而很多家庭卻因為彼此習慣以指責姿態相處,不但無法互相支持,反到成了壓力的來源,真的太可惜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