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從徐重仁事件學到甚麼?
我聽到全聯總裁徐重仁先生因為一席勉勵年輕人的話而遭網民群攻到要出來道歉,第一個反應是憤慨:這不是網路霸凌嗎?第二個反應是難過:台灣的年輕人怎麼啦?連具善意的忠告都聽不進去嗎?
然而在情緒沉澱之後,我反思自己做為母親,好像也經常在用類似徐總裁的心態對我的孩子提出苦口婆心的建議;而這些我們自以為是的論述,聽到孩子的耳中,有多少會變成是批評甚至指責呢?
徐總裁的話表面上聽來一點沒錯。我們這輩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多數是在勤儉的家訓中努力奮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我們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獲,也因此我們總是期待孩子和我們一樣,甚至認為他們生於台灣錢淹腳目這樣不愁吃穿的年代,受到比我們更好的教育,應該比我們更有成就才是。
在這樣的心態下,我們難免恨鐵不成鋼,尤其看到年輕人在花錢享受時,就會忍不住暗批:你花的是你自己賺的錢嗎? 當年輕人嫌工作累薪水少的時候,我們就想到:我以前也是這樣苦過來的啊!不論語言如何婉轉,還是隱藏不住心中的是非與批評。而通常一個人感覺被批評甚至指責時,第一個反應必然是辯解或甚至反擊!或許總裁的言論惹來年輕人一片譁然;我們做父母的又何嘗不是經常在說教中把孩子推得愈來愈遠?
其實不只是對孩子,如果我們在給人勸告或建議前,可以先試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情境多想想;或許我們會多一些體諒、少一些批評。比方現在的年輕世代,他們雖然成長過程比我們舒服,但是壓力絕不比我們少!做父母的因為怕孩子吃苦,盡量在物質生活上滿足他們;甚至在教育制度上為孩子爭取更多入大學的機會。只是孩子被保護慣了,等到大學畢業又碰到整個社會經濟不景氣,找不到好工作、賺不到很多錢…做父母的我們這時才說孩子是草莓;或是繼續辛苦幫孩子撐著保護傘。等看到孩子拿父母的習以為常,再來怨嘆生氣!這世代之間的糾結矛盾,怎是三言兩語可以釐清?
再說,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或許有些年輕人真的是用父母的錢在享受;但是我們也看到更多年輕人在各行各業的基層勤奮工作。他們努力加班,賺少少的薪水;有些人還省吃儉用存錢,或是想辦法去進修學語言等等。如果這些年輕人拿他們辛苦工作所存的錢去出國旅遊增長見識,我們為他們鼓掌都來不及,何忍再批評?
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有其必須承擔的,時勢所帶來的挑戰與壓力;而因其不同家境背景、個人能力、性格差異,又會有各種不同的境遇與行為反應。我們真的很難用簡單幾句話去做建言。回到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們又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質、他們的努力與挫折?至少我們從這次徐總裁碰到的釘子,可以自我警惕:不論是哪類問題,在給孩子建議前,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說不定事情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