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做自己最快樂?

我們常常勸人:「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雖然我們都知道出門要整理儀容是一種禮貌,但是為何禮貌要因對象場合而大差別? 平日出門逛街可以穿拖鞋短褲;若是去應徵工作或拜訪客戶就要襯衫領帶;若是參加喜宴最好配戴珍珠鑽石;若是中年參加同學會就要先去染個頭髮?不僅僅是外表,其實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我上甚麼學校?我做甚麼工作?賺多少錢?甚至我跟什麼人結婚?我的孩子、孫子的成就…都影響到我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當我們汲汲營營努力表現自己的時候,難道不是有很大的部分是為了在乎別人的眼光嗎?

話說回來,所謂在乎別人的眼光,在儒家的思想中也可以說是「知恥」。人有羞恥心才會學好,才會上進,有何不好?孩子最早學到的羞恥心多是來自父母的管教。做錯事會挨罵挨打,不僅皮痛,而且自尊心受損很不好受,這就是父母教我們學習對錯最直接的方法。除了打罵,更有效的方法是獎勵和稱讚。長得漂亮的孩子得到的讚美自然比醜孩子多;若是外表無法取勝,那麼功課好、聽話順從,也可以爭取到鼓勵的話語,甚至實質的獎賞。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就算父母不打不罵不說一句讚美的話,孩子仍是有辦法從父母的眼神、態度中讀到貶抑或欣賞。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先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後是老師的學校教育;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可能更在乎同儕的態度,最後是社會的價值觀…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我們不只學習到道德是非,也給自己灌輸了一大堆跟道德是非無關的「羞恥心」。這個「羞恥心」已經不是在幫助我們辨別是非,不要做令人唾棄的壞事;而是養成了我們追求外表與名利的虛榮心,也讓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甚至痛恨自己與別人的差異。

過度在乎別人的眼光,還可能讓我們忽視自己內在的需求,以至於活得不自在。如前面所述,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去穿金戴銀不是很拘束嗎?或是為了自己的成就看來不夠亮眼而逃避老朋友的聚會,久而久之失去許多朋友,這樣是不是很大的損失?更別說有多少人為了追求名利而失去健康、家庭;所謂「名利」中的「名」不就是給別人看的嗎?在很多別人的眼光中,影響我們最大最不容易逃避或不理的,應該就是我們最在意的人如何看我們吧?人經常因為自認沒有達到重要他人的期待而自責,甚至因此給自己壓力造成憂鬱。


 了解別人的眼光對我們有如此大的影響,我們是否也要注意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 因為反過來想,我們看別人的眼光也可能大大影響對方的人生呢想到這裡,我們是否對自己的家人不論是伴侶或孩子,能盡量用讚許的眼神及言語相待,讓他們也可以快樂做自己我們對於週遭的人,不論他們的外表、工作、收入如何,甚至疾病或是性別,是否都能以平等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果我們的社會氛圍是鼓勵包容個別差異,相信會有更多快樂的人,也會減少彼此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