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扮男扮女、性別認同、與性取向

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為何有男人喜好著女裝;如果女人打扮得讓人猜不出她是男是女,也往往引來好奇眼光。至於何謂性別認同?何謂性取向?個人的性取向與性別認同之間是否有關連?又是否影響其外表打扮? 就更讓人迷糊了!這篇短文我嘗試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把目前醫學認知與社會共識做個說明。

性取向 (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preference) 指的是一個人所喜好的性行為對象,是異性或同性別的人?抑或是兩者皆能引發其性衝動?因此而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異性戀、同性戀、及雙性戀等名詞。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性別到底是男是女的認同。大多數人對自己性別認同就看自己生理構造:具備男性生殖器官者為男性,具備女性生殖器官者為女性,兩者皆備者為雙性。然而有少數的人卻發生了不一致的認同:感覺自己是一個女人卻裝在一個男人的身體裡,或是一個男人裝在一個女人的軀體裡,這是何等錯亂困惑的感覺對於有這樣困擾的人,現在最新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 V)中歸類為性別不安 (gender dysphoria),取代舊版裡的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並同意其實性別認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而非絕對男女一分為二。一般我們所稱變性慾者(transexualism)是指光譜的極端,對於性別認同與天生之生理結構極不一致,有強烈苦惱甚至影響其生活,唯有透過變性手術來改變其生理以符合其性別認同才能解除其痛苦者。
異裝( tansvestism) 本來從字面看來頗易理解,不就是打扮成相反性別者但這幾年這個名詞在精神醫學的定義卻搖擺不定,主要是因為有多種相異奇趣的狀況會讓人扮成異性,很難用一個詞來概括。目前在國際診斷標準 (ICD10)仍把transvestism 擺在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裡的一個亞型;如果只是用打扮來滿足成為異性的慾望而不到想真正動手術變性的情況,就叫Dual-role transvestism。另外有些人其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可能一致或不一致的,但是他們需要透過穿著異性服裝來得到性滿足,這是歸到戀物癖其中一類,稱為戀物異裝癖(fetishistic transvestism)
如前段所述,最新版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已接受各種性別認同都為正常而不再以障礙相稱,只有當其性別認同為當事者帶來困擾才以性別不安來描述,而transvestism 這個詞就只保留在戀物癖中的一類,叫異裝障礙(transvestic disorder),用來描述長期藉由穿著異性服裝來引起性衝動、得到性滿足,並且因此嚴重影響其生活的男性,與國際診斷標準中的戀物異裝癖相當。

異性打扮( cross dressing) 相對於醫學名詞的混亂,這個簡單的詞是對所有打扮成相反性別者之通稱,包括其他非關性別認同或是性高潮的異性打扮,比如為了演藝表演或其他職業方便,甚至純粹因欣賞或羨慕異性而做異性打扮,卻無性別認同之意涵,也都可以用這個詞來描述,不僅簡單而且不會給人有歧視或疾病化的感覺。

小結上述各個名詞的定義,我們可以有以下兩個簡單的重點:

. 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就像聽力與視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根據統計,自覺為女性的成人男兒身並導致不安影響生活者大約兩萬人中才一到三人(0.005-0.014%),自覺為男性之成人女兒身更少,約五萬人中才一人(0.002-0.003%)。相對的,不論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其普遍性都遠大於性別不安者。

異性打扮的人不一定有性別不安,但是常常被看成是性別認同障礙或同性戀,甚至招來異樣眼光或批評,這是文明社會需要學習改進的

事實上我們對性別認同與性取向的了解實在還很有限:到底是基因遺傳,是胎兒時期的賀爾蒙影響,還是後天教養或社會文化塑造而成?或是多種因素下的結果?若大家可以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並尊重個人的性別認同與性取向,或許能幫助更多個人及家庭坦然面對這方面的個別差異;也能有助於醫學對這個領域的探索與瞭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